本论文简要综述了聚合物/凹凸棒粘土(AT)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AT进行表面改性,以期提高AT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相容性。通过考察AT添加剂对PA6/AT和PBT/AT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
1.经盐酸处理的AT棒晶束在体系中获得均匀分散,且界面作用较强,使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使基体的微晶尺寸变大;AT在基体中沿熔体流动方向有定向作用。采用几种模型进行结晶动力学的分析表明:AT作为成核剂加速基体的结晶,但含量高时阻碍基体的晶体生长。
2.经聚丙烯酸钠改性的AT(PAS-AT)在PA6基体中分散良好,与基体之间有很强的界面作用,使体系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PAS-AT可促进γ-相PA6的结晶,并改善体系的耐热性能。
3.PAS-AT在含量低时可在PBT中良好分散,并使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而高含量时出现AT的团聚体,使体系的性能下降。PAS-AT使基体结晶不完善,使体系的复数粘度增加,蠕变性能改善。
4.PBT/PS改性的AT(PS-AT)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分析表明:PS-AT可以改善体系的界面作用,但是当AT含量高时,因PS与基体的相分离,使界面作用减弱,这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粘弹性和蠕变性能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改性AT使体系的耐热性提高。
收起∧
关键词:
凹凸棒 聚合物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熔融共混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作者:
潘炳力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授予学位:
博士
学科专业:
物理化学
导师姓名:
杨生荣
学位年度:
2007
语种:
中文
分类号:
TB332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