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酸酯类有机物被广泛应用在塑料制品中,特别是在聚氯乙烯(PVC)中占有极高的比例。塑料中的酞酸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由塑料中迁移到外环境,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现已证明,在水、沉积物、人体和食物中均有酞酸酯类有机物检出。由于酞酸酯在自然环境中残留期较长,生物对酞酸酯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一旦进入自然生态系统中,对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是无法估计的。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环境中现存的酞酸酯的降解问题上来。在处理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中,光催化氧化技术因其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无二次污染的特点,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 在本论文中,按照文献方法,合成了纳米尺寸的复合材料H3PW12O40/TiO2(锐钛矿型),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测定H3PW12O40的担载量为22.99%,并通过紫外-可见-近紫外光谱(UV-VIS-NIR)、VarianUnity-400核磁共振波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纳米复合材料H3PW12O40/TiO2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H3PW12O40/TiO2作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较系统的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反应物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w氙灯(波长范围360nm-600nm)照射下,当催化剂用量为0.3g,光照5h,初始浓度为50mg/L时DBP水溶液降解速率最快,降解率达到80%,并证明了只有在催化剂和光源协同作用时,水中DBP才可获得较快的降解,且光催化氧化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降解率,可知三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物降解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DOP>DBP>DMP。
关键词:
酞酸酯类有机物 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剂 水环境 光催化降解
作者:
李岩
学位授予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环境科学
导师姓名:
袁星
学位年度:
2006
语种:
中文
分类号:
X52 O643.36 TB383
在线出版日期:
2006年12月07日(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