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载体型纳米颗粒(NPs)因其长循环、靶向性以及丰富的多功能改造潜力等特点而广泛的应用在肿瘤治疗、生物成像等生物医药领域以及纳米农药领域。理想的纳米药物载体既要求在血液循环中获得长循环时间又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对其摄取。纳米药物载体表面为负电荷时可避免蛋白吸附以获得长循环时间,而促进肿瘤细胞对纳米药物载体摄取时又需要其表面为正电荷。为解决这一矛盾,利用肿瘤微酸环境设计制备的电荷反转纳米药物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利用一种新颖的纳米颗粒制备方法一瞬时纳米沉淀法(Flash Nanoprecipitation,FNP),简单快速的构建了一种对pH快速响应的电荷反转纳米颗粒。通过调节流速比、流速和聚合物的质量比可系统的调节纳米颗粒的尺寸、表面电荷以及荧光强度。同时研究了FNP法对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最后,对纳米荧光颗粒的肿瘤成像应用进行了研究。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别合成了生物相容性和pH响应性聚合物葡聚糖-b-聚(乳酸-羟基乙酸)(Dextran-b-PLGA)和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b-聚己内酯(PDMAEMA-b-PCL),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仪(GPC)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分子量和分散性。利用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了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
(2)利用FNP法,制备了包载疏水模型药物β-胡萝卜素的电荷反转纳米颗粒Dextran/PDMAEMA/β-Carotene NPs。实验发现随着流速比(水相液流流速:有机相液流流速)的增大,纳米颗粒的尺寸逐渐减小的同时纳米颗粒的表面具有更高的电荷密度。同时,还可以调节两种聚合物的浓度比来调节电荷反转的临界转换点。
(3)利用FNP法制备了包载AIE染料(ED)的电荷反转纳米荧光颗粒Dextran/PDMAEMA/ED NPs。实验中还发现可通过调节流速比来调节纳米颗粒的荧光强度。利用FNP制备出长度约200nm的新颖的棒状纳米颗粒,简单探讨了FNP法对纳米颗粒形貌影响。此外,纳米荧光颗粒的尺寸和荧光都有很好的稳定性。
(4)通过MTT法测试了Dextran/PDMAEMA/ED NPs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在0-300μg mL-1的浓度范围内都无明显的细胞毒性。激光共聚焦成像和流式细胞术都表明Dextran/PDMAEMA/ED NPs可在酸性的环境刺激下促进细胞对其摄取。同时共聚焦成像证明了棒状Dextran/PDMAEMA/ED NPs能够进入细胞核。最后小鼠体外成像实验表明Dextran/PDMAEMA/ED NPs更多的富集于肿瘤部位。
关键词:
纳米药物载体 荧光颗粒 电荷反转 瞬时纳米沉淀法 肿瘤成像
作者:
李猛
学位授予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制药工程与技术
导师姓名:
曹松
学位年度:
2018
语种:
中文
分类号:
TQ421.324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