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BET-比表面积分析(BET-SSA)技术调查了沉积型
凹凸棒石与酸作用过程中形态和比表面积变化,并探讨了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理.对不同条件下凹凸棒石与酸反应产物纳米尺度观察表明,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既表现出棒状晶体端部四面体和八面体一致溶解,也表现出柱面位置四面体和八面体不一致溶解.纳米尺度观察揭示出凹凸棒石与酸反应机制是质子从外表面扩散渗透,而不是质子从晶体孔道的渗透,反应速率主要受穿过酸溶产物硅酸层扩散速率控制.凹凸棒石的酸溶反应过程中,酸处理凹凸棒石的纳米孔结构现象与柱面位置四面体硅局部溶蚀有关.酸处理凹凸棒石比表面积增加归因于凹凸棒石中八面体不均匀、不连续溶解和局部四面体硅的溶蚀导致凹凸棒石孔道开放和直径扩大,从而使N2分子更多的进入凹凸棒石的孔道.部分八面体残留对四面体片起支撑作用,当凹凸棒石中八面体阳离子近于完全溶解时,四面体片失去支撑,结构塌陷,内孔孔道消失,比表面积再度下降.
doi:
10.3969/j.issn.1006-7493.2004.01.009
关键词:
凹凸棒石 透射电镜(TEM) 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 纳米矿物学 纳米棒状SiO2 BET比表面积(BET-SSA)
作者:
陈天虎 徐惠芳 彭书传 汪家权 徐晓春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合肥,230009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USA NM,87131
刊名:
高校地质学报
Journal: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年,卷(期):
2004, 10(1)
所属期刊栏目:
矿物·岩石·矿床学
分类号:
P57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出版日期:
2004年05月14日
页数:
8
页码:
98-105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