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采用静态批式吸附法与微观表征(如FTIR、XRD、XPS等技术)相结合研究
凹凸棒石粘土与Ni(Ⅱ)、Pb(Ⅱ)、Eu(Ⅲ)、Th(IV)作用机理和模式。本论文共分十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依据以及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总体方案。 第二章简要回顾了与固-液界面吸附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三章介绍了本工作的详细实验方法。 第四章使用FTIR、XRD、XPS和酸碱滴定分别对凹凸棒石的结构、主要元素组成、官能团和表面“吸附位”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得出其本征酸度常数和“表面位”浓度等相关参数。 第五、六章分别对Ni(Ⅱ)在Na-凹凸棒石粘土、柠檬酸铵改性凹凸棒石粘土上吸附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Ni(Ⅱ)的凹凸棒石上的吸附作用受pH值、离子强度影响明显;在pH<8时,离子强度的影响强烈;而当pH>8时,Ni(Ⅱ)的吸附不受离子强度的影响。吸附-解吸实验研究表明当pH=6.0时,Ni(Ⅱ)的吸附是可逆的。pH<8时,离交换或外部络合是Ni(Ⅱ)在钠基凹凸棒石上吸附主要的机理;而pH>8时,主要是内部络合模式。腐殖酸的影响表明FA和HA对Ni(Ⅱ)的吸附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温度影响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Ni(Ⅱ)在钠基凹凸棒石表面上吸附,且该吸附是-吸热、自发的过程。柠檬酸铵改性凹凸棒石后明显改善或提高了对金属离子Ni(Ⅱ)的吸附作用。在低pH值条件下受外来干扰离子影响明显,在较高pH值条件下却几乎不受外来离子干扰;柠檬酸铵改性凹凸棒石粘土提高了对Ni(Ⅱ)的吸附效果,但是高温处理的凹凸棒石(5000C)由于其结构遭到破坏而使吸附能力减弱。 第七、八章分别讨论了Pb(Ⅱ)在高温活化凹凸棒石上吸附;Eu(Ⅲ)在Na-凹凸棒石上吸附研究:并采用FITEQL对Pb(Ⅱ)、Eu(Ⅲ)的吸附进行表面络合拟合,结果表明在低pH值下主要是“弱位”(=WOH)与金属离子Pb(Ⅱ)、Eu(Ⅲ)发生络合作用;在高pH值下则主要是“强位”(=SO-)与金属离子Pb(Ⅱ)、Eu(Ⅲ)发生络合作用;且离子强度对吸附机理有一定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A对Eu(Ⅲ)的吸附有明显,的影响;在pH<4时,腐殖酸HS对吸附影响不明显,当48是,吸附又开始随pH值升高而逐渐增大。第九章研究了高温活化凹凸棒石对Th(Ⅳ)的吸附性能。pH值对Th(Ⅳ)在凹凸棒石粘土上的吸附有显著影响,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却相对较弱;Th(Ⅳ)凹凸棒石表面主要发生内部络合,腐殖酸FA和HA对吸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腐殖酸的加入次序对Th(Ⅳ)在凹凸棒石上吸附没有明显影响;另外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Th(Ⅳ)在高温活化凹凸棒石粘土上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Th(Ⅳ)在凹凸棒上吸附是自发吸热的过程;最后,高温活化凹凸棒石粘土对Th(Ⅳ)的吸附是不可逆的过程;但是在FA存在的吸附体系中,Th(Ⅳ)的吸附几乎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第十章对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一些设想。 实验结果表明,凹凸棒石对重金属离子及放射性核素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其柠檬酸铵的有机改性凹凸棒石粘土对吸附高浓度重金属离子方面具有优势。一般凹凸棒石对Ni(Ⅱ)、Pb(Ⅱ)、Eu(Ⅲ)、Th(Ⅳ)的吸附率随体系pH的增大而提高,随体系离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土壤提取物FA/HA对凹凸棒石吸附性能的影响随金属离子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在不同的pH区段影响不同。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吸附是个自发的、反应限度很大、放热的过程。表面络合和离子交换是重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在凹凸棒石上的主要吸附机理。
关键词:
凹凸棒石粘土 放射性核素 重金属离子 吸附作用
作者:
范桥辉
学位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授予学位:
硕士
学科专业:
化学 无机化学
导师姓名:
吴王锁
学位年度:
2008
语种:
中文
分类号:
O647.31
在线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01日
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若有侵权或异议请联系我们。